曾经,每年的“6·18”和“双11”是书业人参与狂欢的时刻,各大电商平台、出版社和书店自有线上平台等,都推出系列促销活动。
但今年,多家出版社联合发出声明告知函,表示不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某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,并表示此举是“为维护图书市场的稳定与繁荣,反对无序竞争”。
近几年,随着视频电商的崛起,图书行业竞争无序、低折扣的现象愈演愈烈。2021年9月,带货达人刘媛媛的“亿元”直播专场,号称30多家出版社汇集北京,准备了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,其中10万册书的价格为1元。2023年12月26日,东方甄选APP会员店新年送好礼,5000册好书1元领。“9块9包邮”“破价图书盲盒”……在网络平台,低价卖书并不罕见。
有网友表示:“谷贱伤农,书贱伤作者、译者、编者、编辑、营销、封设、校对、印刷、发行、书店员……图书的文化价值不应被如此轻视。”
但也有人吐槽:“书价持续上涨,虚高得离谱,电商折扣维护了消费者权益。”“200页平装书几乎看不到58元以下的了”“现在有些书的质量,只值打折的价”“现在图书的价格高到离谱”“不管怎么说,没有电商折扣,我很难大量阅读”。
内容出版与销售渠道之间的矛盾,使得图书行业生态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。定价高意味着图书难卖,折扣大则导致出版人没有生存空间,二者的平衡点在哪里?又该如何平衡?
据《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》,平台电商依然是规模最大的图书销售渠道,码洋比重为41.46%,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为26.67%,而实体店渠道码洋比重为11.93%。换言之,当下图书销售已经离不开电商平台了。双方既是互相依存的关系,又存在着利益冲突。
在这一背景下,更切实的举措或许是,在主管部门协调下,图书行业、电商平台共议共赢方案,对书价进行适度灵活的调整,图书电商与出版机构之间重新找到合作的平衡点。
书籍并非简单商品,而是承载了知识、文化和情怀。一味“卷”价格,图书行业创造积极性、内容产出的高质量追求,都恐遭严重损害。
同为图书行业的出版人,领航出书网也希望能够早日找到平衡点,让图书定价与折扣回归合理。